野菜上桌 文‧圖--蘇芳霈
從住家的陽台便能眺望生態豐富的河堤,對於成天埋首藥堆中的我而言,是一大享受。清晨的河堤散步在一日當中是最佳時刻,灰塵經過一夜的沈澱,空氣彷彿由許多粗粒的畫面轉為清晰,還有綠樹也在此時開始釋出大量的氧氣讓我的血液裡充滿了生活的元素。散步時慣性的仔細研究路過腳邊的每一株植物,並且對照記憶裡大學時代生藥課本中有趣而實用的知識,偶然間窺見某些兒堤時媽媽常採來炒食的植物,總讓人不禁陷入一片思鄉的情懷中。
★ 落葵
一下樓梯的大門外,每天騎單車總要拐個彎才到小巷口,拐彎處的花圃裡常看見落葵冒出軟泥盤旋依附著杜鵑花的蹤跡,肉質而厚的葉片互生在葉柄上,心型的鮮綠落葵俗稱三七,在春天有穗狀的花開得粉紅,果實呈現深紫色。
有時在超市也能買到落葵葉,與豆豉、嫩薑炒來食有黏滑感,也可與味噌煮湯來喝,味道都很鮮美可口。
落葵能增進腸子的蠕動、改善便秘和痔瘡,也可消腫、降血壓,葉子的營養有維他命A、B、C、鐵、鋅、鈣,這樣一片小小的心型葉子卻隱藏了豐富的價值,怎不教人驚嘆。
★ 牛膝
河堤道與沙河之間茂密的長著花梗細長、小花似堅果般、節狀的莖膨大,就叫牛膝。
在中藥的使用上主要是其根及莖葉,能入肝腎,有活血和治療風溼痛的效果,是中醫院裡很常備的用藥。
小時候,曾經嚐過媽媽採下它的嫩葉片與肉絲油炒來吃,單獨炒嫩葉如今也是一道美味的野菜,雖稍帶點苦味卻也十分可口,因其味道如莧菜,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山莧菜。
媽媽還嘗試把牛膝的葉片與九層塔一起炒蛋,風味極佳又下飯,對腸胃活動緊張的人而言有輕微的抑制效果,也能抗過敏、利尿降壓。
只是菜市場裡似乎尋找不到它的芳蹤,就算能如此放肆的長在沙河邊也不敢隨意摘來食,總擔心葉片上面沾有殺蟲劑,是身為都市人很遺憾的一件事。
★ 鱧腸
同樣是在此片茂密的草本植物中,我也注意到了開著小白花的菊科植物——鱧腸。
它的花像一朵朵的小白菊在墨綠的草叢中既純潔又美麗,其果實類似蓮房狀,即使是在旱地裡也能賣力的生長,因此有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名字——旱蓮草。
很特別的是它的莖折斷時有如墨汁流出的液體如鱧之腸,所以叫鱧腸。四季開花的鱧腸為河堤妝點著無限生機。
鱧腸的葉片有些粗糙感,必須先川燙過方能軟化去除粗糙感,再與嫩薑絲同炒來食,因為性涼、味酸,而對腎臟有滋養的療效,也能止鼻血、止痢,對於牙周病的牙齦鬆脫情況具消炎收斂作用。
據大學時代的教授所言,鱧腸的全株採來後洗淨並且加以搗碎,其汁外用可以有生髮、黑髮之效,對於禿髮的男性以西藥治療會導致腎虛副作用的此時,真是一大福音。
★ 龍葵
印象最深刻的野菜莫過於龍葵了。
家鄉的院子裡以及往返學校的小路邊長著許多龍葵,如今台北租處附近的鄰居也有以小盆栽種著龍葵的,大約是因為它的白花黃蕾以及深紫色的漿果呈可愛的吊垂狀,兼具觀賞和實用價值。
小時候沒什麼零食,就和哥哥一起採著紫色漿果來吃,酸酸甜甜的滋味,長輩們都稱此種植物叫烏甜仔草。大人們缺錢買菜時就摘烏甜仔草的嫩葉作蛋花湯或與豆豉、嫩薑同炒來食,是一道方便又美味的野菜。不過,龍葵除了美味之外的價值,是用於抗癌方面。
日本以龍葵、紫草、半枝蓮的鮮品一起煎服,用於治療子宮癌、絨毛上皮腫癌。龍葵也有清熱、利尿、消腫、支氣管炎、腎炎的療效。
從漿果能當零食到嫩葉炒食和全草均能食療,可供觀賞等等,龍葵真是寶。
★ 蕺菜
散步到靠近河堤的一壽橋傍,隱藏著一片蕺菜,以手去搓揉它的葉子會散發出特殊的魚腥味,所以也俗稱它為魚腥草。
雖然蕺菜所散發的魚腥味有些不雅,然而它的花朵卻有十元銅幣大,四枚大而潔白的花瓣和鮮黃的細長花絲十分美麗。偶而在菜市場也能看見小販自家田裡種來賣,那時通常會有「矇」到了的驚喜!
比較常作的蕺菜料裡是與蛋同煎來食,近來也嚐過與香椿的嫩葉,加醋食用的美味料理,具有抑制流行性感冒和抗病毒的療效,也能鎮痛、降血壓,對禽流感即將來襲的此刻可說是別豎一格。
河堤外貓空上的★山蘇和野薑花
偶而自河堤往政大方向出發走上貓空的丘陵,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處處展現鄉野的美景,走累了找一間山珍小吃店休憩一下,總習慣點一道炒山蘇。
小吃店的炒山蘇大都把山蘇微捲的嫩芽摘下與嫩薑、豆豉同炒,味道鮮美又下飯,不過,山蘇也可以泡菜的方式來料理,在少許的鹽、糖、米醋的浸泡下,山蘇脆嫩的葉片可口又健康,黏滑的汁液是促進腸蠕動的主要元素,也有消炎的效果。
依山的潮溼泥地上開著香氣濃烈的野薑花,花朵潔白狀似蝴蝶飛舞,屬於薑科的野薑花於是又名蝴蝶薑。
我們常摘下潔白而香氣四溢的花朵沾麵粉油炸來食,脆脆的花香味經由味蕾上氣至鼻腔的嗅覺散開來,說不出的美味。也可以曬乾後泡茶喝,具有治療失眠的安神效果。
野趣橫生的大自然誠如一個挖掘不盡的聚寶盆,它賞賜我們甜美的空氣呼吸,充滿生命的顏色,養育甚且治療我們的身體,也讓我們勞頓的心靈在它的懷裡安放。